共同富裕当代诉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共同富裕当代诉求,供大家参考。

共同富裕当代诉求

 

 共同富裕的当代诉求

  张荟宾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 运动和制度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追求。

 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的、 根本目标、 本质特点、 根本原则和优越性所在, 具有质的规定性;是判断社会主义是否合格、 证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衡量标准;是关系社会主义信念、 前途和命运的重大课题, 是关系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 民主、 公正社会, 搞好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现实要求。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当代诉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迫切。

 把握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当代诉求需要厘定其丰富内涵和思想源流。

 [1]把握关于共同富裕的内涵, 国内理论界在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就进行过大量研究并产生了丰硕成果。

 相关学者认为, 共同富裕是指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解决了生存问题后, 所有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方面都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包括共同富裕的标准、 表现形式和程度状[2]也有的认为, 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 其中, 富裕反映了社会态。对物质财富的拥有,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而共同则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共同占有方式, 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3]也有学者说, 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 是个综合概念, 不能仅从经济上去考量。

 多数学者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共同富裕是对共同贫穷、 两极分化的否定, 且也不是同等和同步富裕, 而是动态的和有合理收入差距的富裕。

 更多的人认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条件; 部分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保障等。[4]这些说法基本涵盖和解释了邓小平理论中的共同富裕思想, 有很大的代表性。

 对把握好共同富裕的当代诉求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共同富裕思想不是邓小平理论的独创, 它是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潮、 运动、 制度出现以来就一直秉持的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 有着恒亘的思想源流。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 尽管它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的社会生产力, 但早期资本主义给社会带来的剥削苦难、 财富分配不公却也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著作里有过大量描述, 并给予激烈、 辛辣的抨击。

 追求共同富裕和普遍幸福就成了社会主义者的执着信念和理想。经典马克思主义从对资本主义的严谨科学分析和唯物史观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把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实现建立在现实基础上, 摆脱了很多空想的痕迹。

 十六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针对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及对广大劳动人民苦难的同情提出了最初的共同富裕思想。

 莫尔、 康帕内拉、 傅立叶、圣西门在他们的著作和社会设想中提出了财产共享、 社会平等、 按需分配、 社会和谐的理想目标和相关的天才设计。

 空想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遗产, 为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揭示科学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关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 自己的相关思想:

 未来社会的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为目的; 未来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必需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所有人的共同富裕和发展。

 他们

 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方式和现实实现途径上对共同富裕思想的论证较之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建立在更为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上。

 及至社会主义在苏联从理想变为现实后, 列宁、 斯大林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 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 继续探索并具体实践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他们认为, 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社会主义不是要大家贫困, 而是要消灭贫困。

 为全体社会成员[5], “共同劳动的成果不应该为一小撮富人享受, 应该归全体劳动[6]。

 发展生产力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 消灭私有制, 建立公有制, 才能保证全体人建立富裕和文明的生活”者享受”民美好的富裕生活。“社会主义只有在社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基础上, 在劳动者生活富裕的[7]。

 他们还指出了社会主义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程度存在差异性并和资本基础上建成”主义致富方法的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通过生产和分配原则使人民共同富裕, 而资本主义靠掠夺他人的剩余价值使少数人富裕。

 再有,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为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和提高, 而且还能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来战胜资本主义。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应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社会主义道路和生产力、 工业化基础。

 特别是还指出, 共同富裕是个过程, 必须分阶段逐步实现和反对过分悬殊。

 无论是在苏联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在理解和实现共同富裕上都存在着很多失误教训。

 但可以肯定一点的就是, 共同富裕始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和现实追求, 有着丰富的思想养料和绵延的理论源流。

 不同的是, 不同国家、 同一国家的不同时代, 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时代内容在发展, 现实诉求也不同。

 共同富裕价值理念的当代诉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诉求和制度保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集中体现, 具有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

 “富裕” 意味着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力水平的高度发展, 意味着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 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丰裕, 并且是对贫穷的否定。“贫穷不是社会主义”[8]。“ 共同” 意指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的平等,否定贫富分化的社会分配不公。

 因而, 共同富裕是生产力和和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 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要求和生产关系目标界定的高度统一。反映着社会主义的质的规定性。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政治、 文化制度的内在特性, 具有社会制度属性。

 共同富裕要求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保证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的共同占有方式, 生产资料归社会成员共同所有, 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平等互助合作关系。

 才能使产品分配“各尽所能,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意味着社会财富充裕, 劳动者能公平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劳动潜能获得更多财富。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发挥各种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和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让财富充分涌流。

 毫不动摇地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国富民裕, 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体现着自由、 民主、 平等的诉求, 是对专制、 无序的否定。

 体现在政治制度上,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体, 还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并使之有法制的保障,促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实现每个社会成员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共同富裕也表示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共享民族精神财富, 是社会成员的一种精神生活的充实和丰富状态, 是科学、 文明的富裕, 是对愚昧、 无知、 落后、 反动文化的否定, 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的先进文化的追求。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的终极核心价值, 自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追求目标。

 共同富裕是个综合概念, 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富裕, 它反映的是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人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 平等的社会地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9] 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二、 坚持科学发展, 维护发展公正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诉求。

 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保障。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共同富裕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诉求并反过来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

 没有生产力的发展, 只能导致贫穷和极端贫困的普遍化。

 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义。

 但改革开放近 30 年的发展, 是循着一条外延式扩张的发展, 是不断拓展空间和增加资源和资金投入的粗放性发展。

 这种发展是不持续的发展 , 是损害人民长远利益的发展, 也是现实中损害人民当下利益的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内涵式、 集约式发展是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理性和现实选择。

 调整经济结构、 坚持自主创新、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性、 环境友好性社会, 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代内、代际的共同和长远发展, 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统筹城乡 和区域发展是坚持科学发展、 维护发展公正、 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现实诉求。

 由于发展基点、 资源条件、 资金、 人口素质等因素导致的城乡、 区域发展不平衡已成了制约当下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严重影响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现实制约。

 统筹城乡 发展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 要害在于通过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 城乡联动、 协调发展来使农民得到更多发展实惠。

 有了十亿多农民的富裕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调整改革初的地区不均衡增长, 维护地区间发展公正。

 着实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崛起、 鼓励东部率先发展, 支持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是当代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步骤和合理选择。

 发展终究是人的发展, 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体现社会主义的普遍幸福追求。

 三、 坚持分配公正、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代实现共同富裕的迫切诉求 当下, 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已经被社会诟病多时, 是经济、 社会持续、 健康发展的威胁。

 完善分配制度, 维护分配的公平、 公正是共同富裕的当代迫切诉求,事关民生大计和社会公正发展。

 坚持分配公正, 除了要继续注重再分配公平制度建设外, 还要加强初次分配在注重效率的同时, 也要兼顾公平, 确保共同富裕在分配制度方面获得公正、 平等保证。

 关于收入分配问题, 尤其是初次分配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收入差距是发挥激励作用、 追求效率、 加快发展的必要选择, 调动包括资本、 技术、 土地、 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最大程度和最大效率地参与经济活动, 迸发活力, 创造充分涌流的财富。

 合理的收入差距能够为广大公众普遍接受并能够承受, 从而成为使人民共同富裕的合理利益导向和价值导向。

 时下, 在初次分配领域, 遭人诟病的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

 第一、 企业间由于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平。

 如垄断性行业与其他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

 第二、 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

 第三、 由于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社会不公平。

 就此, 政府应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实施必要的控制, 不能让垄断行业经营非市场化, 收入分配却完全市场化。

 加快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保证各类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形成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

 限制某些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的非市场性上涨或下跌, 如教育医疗住房农产品等。

 建立大多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获得公正收入的社会机制。

 再分配领域要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公共事业投入, 在公共卫生体系、 社会救济体系和普及国民教育体系方面, 应根据经济发展程度提高投入比例, 使更多人受益, 发展成果要

 由人民共享。

 对于非正常拉大贫富差距、 影响社会和谐、 稳定的灰色收入要通过立法和加大监督来有力遏制和消除。

 始终把握好社会主义对人民普遍幸福的追求。

 实现共同富裕是个复杂、 系统的工程, 需要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和配合。

 除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经济健康发展外, 也要求政治发展、 社会公正和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落实, 以及文化 发展和文化繁荣。

 各个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 制约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

 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的矛盾特点, 把共同富裕的时代诉求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大计统一起来,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历史使命。

 注释: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的报告

 胡锦涛

 2007. 10. 15 [2]《 “共同富裕” 新探》 蒋南平 《理论与改革》

 1994.12.

 p31-32 [3]《论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吴广良等

 《社会主义研究》(人大复印资料)

 1994.5.

  p68-71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袁金祥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1994.4

  p371-375 [5]《斯大林选集》 下

 人民出版社

  1979 年版 p156 [6]《列宁全集》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二版

 7 卷 p112 [7]《斯大林全集》

 人民出版社

 1987 年

  第二版

  13 卷

  p171-172 [8]《邓小平理论》 第二卷

 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p15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80 年版

 p222 作者简介:

 张荟宾(1974—)

 男

  河北张家口人 联系方式:

  手机

 15149779842

  0477--3990526

 E—MAIL

  zhb951753@126.com.

  地址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

 017000

推荐访问:共同富裕当代诉求 诉求 共同富裕 当代